26年前,胡耀邦同志欣然为常德市图书馆题写馆名
作者:张新民(原常德市政协副主席)
我站在一座新型古典园林式建筑门前,久久的凝视着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“常德市图书馆”,这是我们敬爱的胡耀邦同志26年前10月亲笔题写的馆名。图书馆楼宇错落参差,院内绿树葱茏,草坪如茵。在留言簿上,很多人表达对一代伟人胡耀邦的热爱与崇敬。有句留言是这样写的:“胡耀邦同志是领导者的楷模,是真正主张民主的领袖,是实行lsquo;群言堂rsquo;的总书记,是中国人民的好领导”。看到这题字、这留言,我同图书馆的同志了解了这个馆名题字的由来。
据图书馆朋友介绍,上世纪六十年代,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书记的胡耀邦,曾到常德视察,十分关心文化事业。在游览历史名胜风景区mdash;mdash;桃花源时,谈古论今。他才思敏捷,步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之韵,即兴和吟一篇斗志昂扬的《新桃花源记》。曰:“公元一九三五年,常德人,革命为业hellip;hellip;,”*“爬雪山,过草地,行路二万五。忽见红旗招展,笑语同喧华,军号响云天,挥彩带,扭秧歌hellip;hellip;。”“复前行,欲穷其地。其中有延河,又有宝塔山。山有小品,仿佛若有光,便乘兴从口入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hellip;hellip;。”“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从湘来此,开辟革命根据地,方衣丰食足,遂人人摩拳擦掌,消灭反动派hellip;hellip;”至今仍传颂着。胡耀邦指着碑林说:“一块石碑一个时代,一个时代一段历史,要重视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发掘。”图书馆事业超越时空,保管藏书,收存文献,传承文化,播种知识,挥洒时代,使书香绵延不断,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印记。
爱民者,民必爱之。胡耀邦性格直爽,平易近人,作风民主,生活简朴,清政廉洁,深入基层,联系群众,关注社情民意,重视人民来信是人所共知,深得民心的。媒体报道称:胡耀邦曾说,中国历代领导人没有去过的地方,都想去看看。南到西沙群岛北到边垂偏僻小村及“老少边穷”地区,都留下了他的脚印。全国2000个县跑了1600多个。中央办公厅信访部门统计,1985年9月前的几年中,他批阅人民来信2000多封。多么好的领袖,多么值得信赖的总书记!常德市领导同志萌发妙想,何不给总书记写信汇报呢!
1986年9月20日,以中共常德市委、市人民政府的名义(毛笔工整书写,盖公章),直接致信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,内称:“常德市图书馆始建于1903年(清光绪29年),由浏阳藉雷茂才等五位人士兴建,是我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图书馆hellip;hellip;。现准备建新馆,面积4400平方米。恳请您给新馆题写馆名hellip;hellip;。”信送到中南海后,心中忐忑不安,深怕干扰了总书记的工作,又怕区区小事得不到回应。在盼望等待之时,终于传来了好消息。1986年10月29日,收到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通知:“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已将10月11日胡耀邦总书记题写的lsquo;常德市图书馆rsquo;送达,请派人接取。”他们喜出望外,万分高兴,受到极大鼓舞,图书馆建设工程的步伐大大加快。1988年3月新馆落成,正式对外开放。胡耀邦题写的“常德市图书馆”六个遒劲的大字,高悬新馆门前。
后来,胡耀邦同志没有担任总书记了,但常德人民对他爱心依旧。虽经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,胡耀邦同志题写的“常德市图书馆”仍然熠熠生辉。撤区建市后的常德图书馆得到充实配套和扩展,新馆面积近一万平方米,有分馆(库)9个,增添了电子阅览、计算机检索和管理,设施更完善,技术更先进,功能更齐全,藏书40多万册,每年接待读者20多万人次。日本、美国、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朋友和侨胞,也有不少人到馆参观,成了常德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。先后被常德市、湖南省评为“先进文化集体”。被国家文化部评为“全国文明图书馆”、“国家一级图书馆”、“全国先进文化单位”等,成为常德市文化发展特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。伟人离去,墨宝永驻。胡耀邦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。